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马铃薯的播前准备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3-03-18 

杜守宇        研究员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3年3月18日

苗全、苗齐、苗壮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一次播种确保全苗是播种阶段的中心任务。但在生产上,马铃薯缺苗断垄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干旱,土壤墒情不足。二是播种深度不够。三是播种芽块偏小。四是选地不当,土壤含盐量过高。五是种薯带病、腐烂。六是地下害虫危害。为了保证苗全、苗壮应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可行的措施。

 

一、   种薯处理 

种薯质量是决定出苗好坏的内因,播前种子处理是提高种薯质量、促进苗全、苗壮的有效措施。

1、     种薯选择

种薯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薯形完整,薯形好,表皮光滑细嫩,无病虫害,没有受冻,大小中等的薯做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通过“看、摸、按、闻”四个步骤剔除不健康种薯。即:看,就是看薯皮,薯形是否正常,是否与原品种特征相符;摸,就是摸种薯表面有无龟裂或突起;按,就是种薯是否变软,内部是否形成空洞;闻,就是闻种薯有无异味。做到表面有伤痕、变色、斑块的不要;表皮有龟裂、突起或不符合原品种特征的不要;脐部周围变软的不要;薯块变软、手挤变形或有异味的不要;薯形异常、两端呈纺锤形和芽眼集中或突起的不要;已发芽薯块幼芽纤细的不要。

2、     种薯处理

种薯经过长期储藏,生理机能因低温抑制而不活跃,处于被迫休眠状态,立即播种出苗不整齐且缓慢。因此,须进行种薯的播前处理,以促进其生理活化,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

种薯处理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晒种、困种和催芽三种方法,困种和催芽通常多连称为困种催芽法。其实困种是促使种薯尽快度过休眠期的措施;催芽虽然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但主要是使幼芽伸长到一定长度,以促进一系列物候期提前的措施。二者的重点不同,故现仍把二者分别叙述于后,当然在实际应用上,也仍有把二者衔接起来,连续操作,一气呵成的。

(1)    晒种:播种前10—15天,把留种的种薯摊在阳光下晒2—3天,每天翻动数次,剔除病薯、烂薯、冻薯,选择健康的种薯。其目的是杀死表皮病菌和促其后熟,使播种后发芽健壮整齐。

(2)    困种:种薯从窑中取出并经挑选后,放到温暖室内,用穴席箔等物围盛或堆起,温度维持在10-15,待芽眼刚刚萌动或幼芽冒锥时,即可切块播种。处理时间约半月上下,困种的主要作用:使薯温升高,促使其尽快地度过休眠期;供给种薯以足够的氧气,为幼芽萌发准备条件;使薯堆内水分散失,促使种薯表面干燥,抑制病菌的滋生蔓延,以减少病烂发生;促使种薯失掉一部分水分,以利切面愈合;促使出苗整齐一致。

通常在窖藏温度较低,种薯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时,多采取播前困种措施,困至芽眼萌动即可,困种前后均须严格挑选种薯。

如果种薯不堆放,而是铺成薄层晾晒时,则叫晒种,其作用与困种相同。农谚中有所谓“种薯不晒不睁眼”之说,就是指用晒种的方法促使种薯芽眼萌动之意。

3)催芽:催芽可促进种薯解除休眠,缩短出苗时间,促进生育进程,汰除病薯,催芽常见的方法:

①种薯在萌芽出窖时至1厘米左右,将种薯取出窖外,平铺于光亮的室内,使之均匀见光,达到白芽变成绿色,即可切块,稍加注意即不致折断。

②种薯与湿沙或湿锯屑等物互相层积于温床、火炕或木箱中,先铺沙3—6厘米,上放一层种薯,再盖沙没过种薯如此3—4层后,表面盖5厘米左右的砂,并适当浇水至湿润状态,保持10-15和一定湿度,促使幼芽萌发,也可以把种薯先行切块,再行层积催芽。当芽长1—3厘米并发生根系时取出播种,因芽与根系均柔嫩易折断,故操作时应小心,小面积早熟栽培时可以采用此法。

③播前10-15天,将种薯置于明亮室内或室外避风向阳处(避日光直射)平铺2-3层,室内温度以15-20为宜,并经常翻动,使之均匀见光,当催生0.3-0.5cm的短壮芽时,即可切块播种。

催芽的作用除与困种相似外,还有以下作用:凡是环腐病、黑胫病、晚疫病等病害轻微的块茎,一般因病菌的刺激萌芽较早,而感病严重的块茎则丧失了发芽力,多数不能萌芽。所以在催芽处理中把个别早期萌芽的种薯及芽上发生黑褐色条斑的种薯,以及当催芽结束时一直不发芽的种薯全部淘汰掉,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田间发病率。因幼芽提前发育,故提早了植株的一系列物候期,从而可提早成熟期半个月左右。可以躲过晚疫病的危害或减轻发病率。可以躲过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如旱、涝、霜冻等)。因品种不同幼芽的性状也有所不同,故可利用催芽机会清除混杂品种,以纯化良种。

3、     切薯块

(1)       切刀消毒

切块时应一人准备三把菜刀,凡接触过病薯的刀应先消毒后切薯以防病害传染。消毒的方法一是沸水消毒切刀8—10分钟,二是采用药剂消毒。用75%酒精浸泡5秒;或用1200漂白粉浸泡10分钟;或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分钟;或用5%来苏儿浸泡切刀5—10分钟消毒。

(2)       切薯

把种薯分切为小块播种,可以节约种薯,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采用的一种方法。切块播种时首先应选用绝对健康无病的种薯;其次是种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种薯最低不宜小于50,以200以上的最好;最后是栽培地段应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并应具备良好的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以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切块不宜过小,以免切块中水分、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而且切块过小不抗旱,易于缺苗。一般认为芽块的重量最好达到50,最小不低于30,最适大小其算术平均值为(70.8±5.1)左右。

芽薯切大些比小芽薯块抗旱能力强,出苗整齐,出苗壮。一个50重的芽薯块含水40,播到地里就是遇到最干旱的土壤,这个芽块靠自己的水分也能出苗。相反一个10重的芽薯块含水量只有8,若遇到严重干旱,芽薯块的水分有可能被蒸发完,变成“薯干”。大芽块可出1.8—2.4个芽条,而小芽块只有1—1.1个芽条。据试验用重14芽块播种亩产达1440公斤,而用56重的大芽块播种亩产2144.7公斤,增产58.9%。用30的芽块播种比用10芽块播种增产32.6%。经研究芽块的大小不是越大越好。种薯切块大小与产量高低成渐近状曲线关系。种薯的重量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种薯块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种薯块增加到一定大小后再增加,产量就增加很小,说明在一定空间的综合条件下,种薯切块大小超过一定限度后产量仅取决于它所处的空间综合条件,而与种薯块大小无关。因此,无止境地增大种薯块是没有意义的。

每个切块应带1—2个芽眼,便于控制密度,切时应切成立块,多带薯肉,不应切薄片、切小块,或挖芽眼留薯肉。一般60—120克重的种薯可以从顶部到尾部纵切成2—4块。如种薯过大,切块时可从种薯的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的顶部一分为二,以免将来出苗密集。如欲利用顶端优势增产时,可将种薯从中部横切一刀,将顶半部留作种用,所余尾部可作食用或饲料用。

切块时间以播前2—3天为好,可以根据劳动力和用种量的多少来安排,应以不使切块堆置时间过长而造成腐烂或干缩为原则,切后应尽快播种,以免造成损失。

疑似有病的种薯、经催芽处理后而仍未发芽的种薯、幼芽纤弱的种薯、选种时由于疏忽大意而漏选的老龄薯、畸形薯等,均应挑出不切,且勿切后再因病、烂而扔掉不用,以减少切刀污染的机率。

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能起到增施钾肥的作用又能使切口愈合,切块后3-5天内,将切块保持在17-18和80%-85%的湿度条件下使切口木栓化,避免播后烂块缺苗。马铃薯晚疫病严重的地区,切薯后150公斤切块用5072%杜帮克露或25%甲霜灵50兑水2-3公斤用喷雾器均匀的喷在芽块上,用麻袋或塑料布覆盖闷12-24小时,边喷雾边用木锨翻拌,喷匀拌完后摊开晾干再播种。

(3)    小整薯利用

运用小整薯播种,其小整薯来源是采用一定的栽培措施,比如加大密度、或者从一般生长健壮的植株上选择适合整薯播种50—75的无病幼健小薯第二年播种。利用小整薯播种一是可避开切刀传病,特别是环腐病和晚疫病。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苗齐苗壮,小整薯又符合幼龄薯的要求,且病毒含量低,生命力旺盛,生长势强易获高产。二是可以发挥顶芽优势,有利于壮苗,出苗比切薯早3-5天。三是整薯芽眼多,可以保证苗全、苗壮。四是整薯含水量高,养分充足,提高了抗旱抗寒能力,比切薯出苗率提高25.9%,增产49.2%。五是节省切块劳力,便于机械化播种,降低成本。

小整薯与切块薯播种对比

试验单位

小整薯

切薯

发病率

出苗率

增产

发病率

出苗率

产量(相对)

西安市农科所

4.0

77.2

17.2

16.0

58.3

100

杭州市

2.5

89

8.3

17.0

55.0

100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0.5p